-
您的当前位置:主页 > 邯郸资讯 > 邯郸资讯 >

京津冀协同发展看邯郸丨蓝天碧水常相伴

来源:邯郸日报 编辑:周芳 时间:2024-03-19
导读: 在全省率先开展拆锅炉、拔烟囱行动,实现锅炉行业能源结构变革; 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,全市钢铁、焦化、火电、水泥、玻璃、陶瓷和燃煤锅炉等重点行业实现超低排放全覆盖; 实施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,创建了永年洼、峰峰滏阳河等一批国家

在全省率先开展“拆锅炉、拔烟囱”行动,实现锅炉行业能源结构变革;

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,全市钢铁、焦化、火电、水泥、玻璃、陶瓷和燃煤锅炉等重点行业实现超低排放全覆盖;

实施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,创建了永年洼、峰峰滏阳河等一批国家级湿地公园,滏阳河水质和行洪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,实现了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的目标。

……

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十年,我市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,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,发展“含绿量”和生态“含金量”同步提升,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,蓝天气质更足,碧水颜值更高,净土品质更优,空气质量实现连续三年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“后十”,市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大大提升。

■源头治理,蓝天气质更足

为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蓝天白云,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十年,我市更是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首要任务,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,促进源头治理、系统治理、综合治理,确保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。

——拆锅炉、拔烟囱,推进能源结构变革。

近年来,我市通过燃煤锅炉综合治理,实现了锅炉行业能源结构变革。

2014年,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“拆锅炉、拔烟囱”行动,累计拆除燃煤锅炉7869台10059蒸吨。

2019年,全市完成12台35蒸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,实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零和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。

2020年,全市223台燃气锅炉完成低氮燃烧改造,117台生物质和130台燃油(醇基燃料)锅炉达到超低排放标准。

……

2023年,我市关停5台燃煤热电机组、1座620立方米高炉,退出12家独立石灰竖窑。完成西部山区9420户清洁取暖改造,实施6家金属粉末企业炉窑“气改电”,对53条燃气网带炉升级改造。

——“散乱污”整治,推动特色产业集群提档升级。

2017年以来,我市大力整治“散乱污”企业3万余家,数量全省第一,通过采取“关、停、并、转”措施,实现动态清零。

永年区9000余家标准件企业按照“取缔淘汰一批、规范提升一批、入园进区一批、整合重组一批、高端引进一批”要求,进行了整治提升,建成国内环保水平一流的标准件园区,被生态环境部树为全国典型。

——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。

2018年,在全国率先开展钢铁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治理。全市钢铁、焦化企业全部完成无组织排放一体化治理,实现超低排放全流程、全方位改造,全过程、全周期控制。

2018年,在全省率先完成水泥、玻璃、陶瓷超低排放治理。2020年4月,全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技术交流培训会在我市召开。

2022年以来,在全市开展“创A”行动,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,主动开展提标改造,争当环保“优等生”。截至目前,全市18家重点企业环保绩效成功创A。

——全域治尘,打好城市深度治理攻坚战。

扬尘治理点多线长面广,在全市扬尘治理工作上,我市始终坚持源头治理、防治结合的理念,建立健全监管、督查、问责的长效管理机制,采取多种整治手段,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,从而达到治尘控尘,持续改善的效果。

城市深度治理方面,全市高标准打造466条“城市样板道路”、315个“样板工地”、801公里“样板公路”。2023年,邯郸市PM_10浓度同比下降8.4%,改善率在全省排名第一。

——矿山修复,全面补齐生态短板。

我市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基地,各类矿山一度超过3000个,由于长期和高强度开采,引发渣石占地等生态问题。2016年以来,我市持续推进矿山关停取缔和露天矿山深度治理,响堂山、紫山等一批露天矿山变身森林公园,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和矿山地质环境。

——大气污染日常监督监测,借上科技“东风”。

借助大数据、走航、无人机、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领衔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,我市逐渐搭建起自己的智慧监管平台……从“凭经验”到“靠数据”,逐步形成了预警、监测、考核、执法、治理一体化的大气环境监管体系。

2018年,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综合监测监管平台,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反演技术,识别热点网格232个。同时,建立两级平台和三级网格机制,突出自动发现、指挥交办、处置整改、落实反馈四个环节,解决了大气污染治理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

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移动源智慧管控平台,实现移动污染源全链条监管。全市建成28套黑烟抓拍、25套固定遥感监测系统、3套移动遥感监测系统,对钢铁、焦化、燃煤电厂等重点行业51家企业门禁系统升级改造。按照“控源头、管在用、严治理、促淘汰”原则,全链条治理柴油车(机)超标排放。

■“三水”共治 碧水颜值更高

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十年,为不断增添河湖秀美颜值,我市统筹水资源、水环境、水生态“三水共治”,强化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“两手发力”。

2023年,全市16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,优良水体比例87.5%,较“十三五”末提升27.5个百分点,8个断面水质升类,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。在全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情况考核、全省河(湖)长制工作考核中,我市连续三年均被评为优秀等次。

——提升断面水质管控水平。

精细化管理河流断面水质,每日分析水质状况,预警提醒异常情况,常态化开展河湖问题排查溯源,及时消除风险隐患。严格落实月度达标排名、跨界断面生态补偿制度,以考促治,压实责任。

——开展入河排口排查整治。

坚决把好关键“闸口”,倒逼岸上污染源治理。全市累计排查溯源工业排污口、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及其他排口1203个。按照“一口一策”要求,建立责任清单,编制整治方案,实施分类整治。

——实施污水处理提质攻坚。

牢牢牵住污水处理厂这个“牛鼻子”,大力实施提质增效行动,全市5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提标改造,外排水提升至地表水准Ⅳ类,总氮加严至10mg/L,入河水质实现明显改善。

坚持因地制宜,因村施策,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,全市累计完成1701个村庄污水治理和3700个村庄污水管控,实现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管控全覆盖。其中,邱县“厕污一体”资源化治理模式和峰峰矿区”无动力污水处理方式”被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国和全省推广。

——筑牢水源地安全防线。

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“划、立、治”规范化建设,强化督导检查,全力保障饮用水安全,全市20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,达标率100%。

——推进美丽河湖示范创建。

建立重点河流生态补水长效机制,持续实施河湖综合治理、生态复苏和功能提升,沁河(复兴区段)实现由“脏”到“净”、由“净”到“清”、由“清”到“美”的蝶变,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。

——创新水环境管理机制。

建立河长、警长、督查长“三长治河”机制,优化调整18条河流跨界考核断面,在全省率先建成1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基础上,又建成24个,实现国、省、市控断面全覆盖。按日推送监测数据,按月考核奖惩,对排名落后的县(市、区)通报批评。

■防范土壤污染风险 净土品质更优

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,切断各类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,是防止土壤污染的根本措施。

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十年,我市在统筹推进土壤、生态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,注重防微杜渐,抓早抓小,土壤、生态等领域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。

——严防土壤污染风险。

加强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监管。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,加强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,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%。

对“一住两公”用地开展监督检查,杜绝“毒地”开发,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%。

——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。

开展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设施专项检查,发现问题全部整改。

完成峰峰矿区封井回填国家试点工程。

全市11个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稳定达标。

——积极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

开展危险废物贮存场所专项排查整治,抽查692家企业,对111家涉危险废物企业开展环境管理规范化评估,积极开展尾矿库环境隐患排查整治,发现存在隐患风险的14座尾矿库全部按时序要求完成整改工作。

——筑牢生态安全屏障。

严守生态保护红线,持续开展“绿盾”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,对自然保护区、湿地公园、风景名胜区等线索点位进行排查核实,及时消除风险隐患,确保生态安全。

——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。

完成406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,超省定任务86个。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监督检查,消除风险隐患643处,清理垃圾1.9万立方米。

2023年,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、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%,土质更安全、更干净。

“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,既要胸怀大局,做好顶层设计,又要落细落实,在重点区域、重点行业、重点污染物、重点时段多处着手,积微成著。”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李清龙表示。

下一步,我市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坚持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,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
责任编辑:周芳

打赏

取消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扫码支持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网友评论:

邯郸观察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:冀ICP备18024633号-1 冀公网安备13042902000630
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
Top